研字【2019】113号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推动江苏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创新精神、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赛学结合,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显著,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调整全球资源与环境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并逐渐把该理念渗透和融入到海洋领域各个层面,保障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并提供清洁、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在此背景下,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学位委员会主办,江苏海洋大学承办的2019 年江苏省研究生绿色海洋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定于 2019  10 25-27 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海洋大学举行。现将相关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海洋科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科学技术史、环境科学、化学等专业及涉海相关专业研究生。

二、竞赛内容

1、竞赛作品内容

参赛作品应紧密结合绿色海洋建设研究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在开发和利用中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不断推动绿色创新,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初赛作品分两组评审:

湛蓝科技: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动绿色海洋发展的技术、方法、软件、实物等;

智慧海洋:与绿色海洋发展相关领域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

大赛规定的项目提交时间截止后,指导教师、参赛队员和项目内容不能进行调整或更改,进入复赛的队伍在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时可在项目核心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

2、作品表现形式

技术发明类作品可以是研究方法,也可以实物、软件等。案例设计可以是绿色海洋创业项目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列举表现形式。

参赛作品以 PPT 的形式可结合视频(视频须制作为 flv 格式,时长不超过 5 分钟)。对案例设计、技术发明、软件、实物等进行展示。总体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专家评委提问 10 分钟,共计 25 分钟,不得超时。

3、知识产权和作品所有权

比赛期间参赛队伍所有的方案、作品、创意等属于参赛队伍所有,组织方承诺履行保密义务,并不用于除本比赛外的任何其他用途。

参赛队伍应保证所提供的方案、作品、创意等属于自有知识产权。组织方对参赛队伍因使用本队提供/完成的方案作品产生的任何实际侵权或者被任何第三方指控侵权概不负责。一旦上述情况和事件发生参赛队伍必须承担一切相关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并保护组织方免于承担责任。

4、其他要求

参赛作品可以以个人或集体作品申报,作品申报前应征求导师意见。申报个人作品时,申报人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研究工作,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应为第一作者;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应以集体作品申报。

注意事项:PPT 电子版需要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7 及以上版本,PPT 文件命名为学校:队伍名称学校:姓名

三、赛程安排

1、参赛院校报名(6  17 —9  25 日)

各参赛高校将报名表以邮件形式发送至组委会办公室电子邮箱(hhit2019greenocean@126.com),同时明确指定一名联系人及有效联系方式。

2、作品审核提交(9  26 —9  30 日)

各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对各自本校作品进行审核,以高校为单位提 交 至 组 委 会 办 公 室 , 作 品 以 邮 件 发 送 给hhit2019greenocean@126.com 或以快递形式邮寄至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 59 号江苏海洋大学,马静收,联系方式:13815669178

3. 初赛评审(10  1 —10  11 日)

组委会审核各高校提交作品,审核通过的作品进行编号。组织专家分组对提交作品进行初评,每组遴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经公示后进入复赛。

4、作品完善与决赛(10  12 —10  24 日)

各团队可对进入决赛的作品作进一步完善。

5、决赛(10  25 —10  27 日)

10  25 号参会人员报到,10  26 号进行决赛。决赛采用现场比赛的形式。进入决赛的作品,通过 PPT 展示(若有实物或软件,可以通过现场展示)、现场答辩、和评委提问等环节,由专家现场评审后确定作品的获奖等次。初赛成绩不计入决赛成绩。

四、奖项设置

团队奖项

一等奖(2 支队伍)

二等奖(4 支队伍)

三等奖(若干)

个人奖项

一等奖(2 名)

二等奖(4 名)

三等奖(若干)

  特此通知。

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绿色海洋科研创新实践大赛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