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苏州大学研究生交叉创新研究院建设方案》(苏大研[2018]16号)文件和《关于申报2019年苏州大学交叉创新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交叉创新培养项目的通知》(研字【2019】90号)要求,经团队申报、培养单位推荐、研究生院审查,遴选出20个入选项目,现予以公示:
序号 | 交叉课题 | 交叉学科 (一级学科) | 博士 候选人 | 导师团队 |
1 | 聚合物纳米药物用于恶性血液肿瘤的高效治疗 | 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孙银萍 | 钟志远、吴德沛、程建军 |
2 | 红外光电探测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 | 光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理学 | 马天舒 | 李孝峰、尹万健、杭志宏 |
3 | 纳米材料免疫学效应研究探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基础医学 | 徐嘉潞 | 汪超、陈景润、储剑虹 |
4 | NABP用于炎症免疫治疗 | 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 | 殷梦圆 | 殷黎晨、张进平、孟凤华 |
5 | 无机纳米材料可控合成和能源催化应用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物理学 | 张洁 | 李彦光、吴张雄、苏韧 |
6 | 同步辐射X射线原位实时表征技术对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研究 | 材料科学与工程、放射医学、化学 | 钟一红 | 孙旭辉、第五娟、宋波 |
7 | 3D打印多功能石墨烯基复合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物理学 | 杨何 | 江林、靳健、雎胜 |
8 | 用于高效快速环境净化的光驱动胶体马达的研究 | 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陈赵敏 | 董彬、张泽新、陈康 |
9 | 高效率钙钛矿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 物理学、化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孙建国 | 马万里、李耀文、陈景润 |
10 | 基于热活化延迟荧光机制的发光材料弛豫过程的控制及应用研究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物理学 | 王辉 | 张晓宏、张茂杰、江华 |
11 | 高性能电极材料制备及其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 | 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王震康 | 晏成林、黄小青、何乐 |
12 | 选择性吸附协同光催化还原海水提铀 | 基础医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 | 张硕 | 柴之芳、徐庆峰、李有勇 |
13 | 基于生物正交反应的分子精确靶向诊疗药物发现研究 | 药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庞京 | 龙亚秋、朱晨、程亮 |
14 | 纳米颗粒与计算机辅助在PTE的发生机制与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 基础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陈学士 | 陶陆阳、王丽荣、张桥 |
15 | 纳米材料对细胞组分的标记和成像及其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应用 | 药学、化学、光学工程 | 张闯 | 王光辉、刘坚、郭培基 |
16 | 超级血小板体外制造研究 | 基础医学、物理学、化学 | 赵琛 | 王建荣、沈明荣、吴涛 |
17 | 新型中子探测材料的合成与光学机理研究 |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王玉民 | 王殳凹、吴涛、邹贵付 |
18 | CPT1在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胶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影响脂肪酸代谢的机制 | 药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 | 汪悦 | 张慧灵、王钦华、彭睿、陆士奇等 |
19 | 基于不对称聚肽囊泡的纳米药物用于耐药肿瘤的靶向协同治疗 | 化学、药学、光学工程 | 赵小飞 | 邓超、陈华兵、胡志军 |
20 | 过渡态金属氧化物为载体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的研究 | 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 | 李勋勋 | 路建美、钟俊、华道本 |
如对结果存在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实名形式与研究生院联系。
公示期:2019年9月10日—2019年9月16日
联系人:刘遥
联系电话:0512-65112257
E-mail:liuyao@suda.edu.cn
特此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