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我校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工作推进会在独墅湖校区909号楼一楼会议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建林,研究生院院长张进平,教务处处长方亮、副处长李慧,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张进平主持。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王穗东首先就学院本硕博一体化试点工作进行汇报。学院自2020年试点以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并制定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方案。20219月从29名培育者中遴选出6位优秀本科生正式进入一体化培养。该培养计划打破了本硕间的课程壁垒,建立了动态灵活的进入与退出机制,接下来学院也将就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不断优化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方案。

方亮交流了对于本硕博一体化工作的思考,他表示:“3+1+n”的教育模式并不是各个阶段简单的拼凑,而是要围绕本硕博建设目标,注重内涵融合,系统性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本硕博一体化是全链条式的培养,要注重研究性课程建设,鼓励一流导师积极投身本科阶段学生的培育,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其提前进入科研实验阶段。

张进平提出建设性意见,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长学制创造出更优秀的成果,培养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在遴选学生时不能只关注课程学习,要更多地从学生的科研兴趣、学术潜能以及个人理想等方面综合考虑,要注重观察锻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学院要充分发挥学校国际联合培养的优质资源,给予学生更多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优质生源加入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计划。

会上各相关培养单位领导就本单位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推进工作中本硕课程衔接、本科人才选拔办法、科研兴趣培养、博士退出机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最后,姚建林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硕博一体化建设应立足更高站位,对标更高标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他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建立高度一体化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前瞻性考虑培养计划、系统化设计培养方案、优化完善培养环节,坚守质量底线,避免弯道“超车”变成“翻车”;二是建立开放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过程化管理模式,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导师和课题组,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三是建立一套优化资源配置的长效性保障机制,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充分整合、调动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各项资源,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四是建立一套适合学科特点的创新型国际交流通道,丰富国际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五是建立多部门、多学院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不同学院、部门之间亟需打通壁垒、畅通合作、科学统筹,推进“以院办学”,强化授权与监督的平衡。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工作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整合教育体资源的有效尝试,是实施人才强校、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支撑,只有各部门、各学院协同推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化布局,才能扎实做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探索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